供应链金融未来优质资产端的五种模式
- 发布时间:2024-08-17 08:38:37
- 作者:全球供应链
- 发布时间:2024-08-17 08:38:37
- 作者:全球供应链
2016年,行业可谓风起云涌。P2P平台为了可以“存活”下去便开始谋求转型,意在能使平台符合规范不被淘汰。
P2P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平台的总实力,一种原因是平台的风控实力,比如平台抵御坏账,逾期风险的实力。另一方是平台是否有着可供投资者选择的优质资产端,平台能否长久发展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就在于此。既然资产端如此重要,那么在未来,P2P平台又会向哪些模式出发?换句话说,未来优质资产端有几种模式?第一,消费金融模式消费金融源于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是为了能使国家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快速走出,帮助更多企业走出泥潭而使用的一种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工具。之后,消费金融行业也成为国家积极鼓励的对象。阿里、京东等电子商务行业就能为消费金融模式代言,如阿里双十一全民购买狂欢节,让多少人沦为“剁手党”;又比如京东,不甘落后也在双十一推出狂欢活动优惠,不仅线上,线下门店也都纷纷打出购物优惠活动。而对应的买单渠道也分为好几种,可现金、可分期、可信用卡等等,电子商务平台也乘机推出自己的消费金融理财产品。因为消费模式的一直在变化,消费金融成为资产端大多数来自也就不足为奇。对于互金平台而言,这些消费方式最后都可能会变成资产端在平台做二次销售,就拿分期付款来说,目前很多p2p平台的消费贷业务大多数都是从这一些企业转接过来的业务。第二,产业链金融模式产业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所有的环节,设计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公司可以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服务模式。
一是电商ECO内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典型的代表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融、京东金融,以及宜信与亚马逊合作的商家贷款等。
二是经销商、供应商网络融资模式,这是供应链金融最典型的融资模式,目前主要运用在汽车、钢铁等供应链管理较为完善的行业。
三是银行物流合作融资模式,银行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通过物流监管或信用保证为客户提供授信。
四是交易所仓单融资模式,利用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以及交易所中立的动产监管职能,为交易所成员提供动产质押授信的一种金融服务。
由于产业链金融的重点是核心企业的把控力,找到重要企业然后上下游打通。因此产业链金融作为资产端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庞大的项目集合,加之,产业链金融的优点是核心企业对于上下游的关联系比较强,风控能力也就比较透明。所以不可轻易忽略产业链金融模式。第三,三农金融模式在这个鼓励全民创业时代,三农成为重要扶植行业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政府加快了对于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国家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也是加大力度进行缓解。在教育方面,随国家教育的普及,农村父母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愈加强烈,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很多不稳定因素,若此时P2P行业加入,正好解决了孩子继续教育的梦想,同时也推动了教育事业发展。而对于农业来说无论是在房屋规划,土地整改以及项目承包都需要大量资产金额的投入,农业贷款也是蓝海之一。三农金融发展前途比较广阔,也许在未来,三农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势不可挡。第四,房地产金融模式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大家并不陌生,为何把房地产金融模式作为未来优质资产端的成员之一?因为早在2015年就出现了多家主打房地产金融业务的P2P借贷平台,其主体业务是以房产抵押、赎楼贷、首付贷为主,很符合现在人们买房的需求。并且在国家消存量的政策下,政府很大程度上会鼓励买房,而更多人买房则可以直接刺激该业务的增长。再加上,较多运营商出现在地产行业,所以在未来几年地产金融将是一块“可口蛋糕”,若成功配置网贷平台也可以有稳定的传统业务增量。第五,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近几年受宏观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国内不良资产有着上涨的趋势,使得市场急需有创新性的处置模式,同时政府方面也逐步放开了对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限制。这两方面都说明不良资产处置模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可以说为P2P涉足该领域打下了基础。不良资产类型较多,例如:企业、银行、房车、汽车等方面。而最适合P2P平台的是以房产和汽车两类为主的不良资产,可能现有可选的种类较少,但未来发展是不确定的甚至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空间的扩大、对提升处置效率需求的增加,P2P可尝试介入的不良资产类别、可探索的商业机会仍有不少。
对于P2P行业来说,只有告别野蛮生长、走向规范才能更平稳地发展下去!对于平台来说,只有及时转变模式、跟上政策脚步才能更好地生存,而资产端的将会是一个绝佳突破口。
投资乐是以供应链金融和车贷房贷等低风险资产为核心优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依托第三方存管和融资性担保,投资乐为投资者提供安全稳健的打理财产的产品,助您实现财富自由!
服务热线
版权所有◎牛宝体育在线登陆_牛宝体育登录平台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京ICP备20210291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