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不多,多的不好。”这是近日举行的全国梨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专家对当前我国梨产业市场现状的共识。
中国的梨栽培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球70%,均位列全球第一。然而,“当前我国梨产量大幅度的增加,品质却难见起色。这导致梨果滞销很常见,果农很受伤!而消费者也吐槽好的吃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梨团队负责人薛华柏在会上说。
薛华柏认为,目前我国梨的优良品种偏少,种植者、消费者选择少;地方品种面积、产量居高不下,效益低位维持;而少数新优品种无序发展、面积剧增,也导致了效益下滑。
此外,梨产业栽培技术模式研究配套不够,不能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特点合理选择比较适合的技术模式;技术劳动力日益短缺,省力化、机械化程度低,成本高企;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产业合力。
除了以上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李秀根在会上提到,我国梨产业总量供过于求,出现季节性和区域性卖果难的现象,果品总体品质偏差,价格偏低,效益不尽人意。
其次,梨产业品种结构不合理,缺乏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尤其是缺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
目前全国梨果采后商品化处理比例较小,产业的整体效益没有正真获得充分的发挥。主要体现为梨果分级技术不完善,商品化处理程度不高,贮藏保鲜技术不完善,贮藏质量很难保证。梨加工能力有限,加工量少,仅约占梨果总产量的5%;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有待提高。
时代的变局正在催生果业的大变局薛华柏说,从脱贫攻坚战胜利结束转入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果业的花钱的那群人规模变大了;在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下,果业规模稳中有降;新的种业政策和新《种子法》实施,导致行业运行逻辑巨变;人口老龄化逼迫着生产组织、作业方式巨变;当90后、00后成为社会中坚,消费观和市场也随之发生剧烈的变化。
“梨产业正由生产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而市场正从有什么吃什么、种什么吃什么,向消费者喜欢吃什么、市场要说明就种什么转变。”李秀根说,不改变,梨产业就不能做大、做优、做强。没有创新,梨产业就不能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梨产业要坚决贯彻实施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发展现代果业,提高果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具体来说,要培育优良新品种,改变品种结构和树形结构,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减少人工作业,进而达到提高果实品质、果农收入、果业经济效益与果园生态效益的目标。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以科学技术创新工程为抓手,协同开展了梨绿色高产高效发展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以期推动我们国家梨产业转型升级。
该项目首席专家、郑州果树研究所研究员王龙介绍,团队围绕梨产业重大共性问题与特色产区的个性化需求,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典型生态产区梨树栽培为着力点,联合院内外多家单位做重点突破。
目前,团队实现了品种更新、品质提升、熟期调整、简约种植、绿色防控、生态恢复等10余项共性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构建了根域土壤健康维护、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果园轻简省力化栽培3大技术体系,形成了适应不一样产区、各具特色、可复制、易推广的梨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技术模式。2019年,集成的“梨绿色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入选国家农业主推技术。
该团队按照“高端创新引领、绿色提质增效、科技精准扶贫”的区域发展原则,立足主要产区,兼顾特色产区,发挥区位优势,进行精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他们与政府、企业和合作社合作,建立了宁陵、阳信、简阳、楚雄、叶城等5个试验站和专家工作站,布局了覆盖全国梨主产区和优势、特色产区的4个试验基地,进行技术试验、示范、培训与推广。
针对梨产业品种无序发展,新品种高效益难以持久维持的问题,在新版《种子法》框架下,以受保护的新品种为核心,他们开展了种植和销售两级授权,引入优质农资供应企业、品种运营企业、供应链和销售端企业,构建了“中梨新品种产销联合体”。
“阳信现有梨种植培养面积10.5万亩,与全国大多数梨主产县面积相当,存在的产业问题也类似。”薛华柏说,阳信县种植的多是鸭梨、新梨7号等面积超大、品质一般的传统品种,也叫大路货品种,价格低、效益低,没办法做到优质优价,果农生产积极性低。
针对此问题,当地政府联合郑果所梨团队,制定了“老品种收缩提质增效、新品种填充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重研发储备长远发展”的梨产业振兴“三步走”发展规划。
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农户”成果转化模式基础上,他们对接“中梨新品种产销联合体”,引入多个优质企业,通过产销对接,销端拉动,共同在阳信运营中梨金福、红酥宝等优秀品种,推动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构建基于自主产权拳头品种的良性、高效、共赢、稳定的订单生产模式。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实施,阳信县梨产业竞争力明显地增强。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获得推广,显著改善了不合理的品种结构,提高了品种差异化程度,增加了优质果供给,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通过发展绿色模式,示范园化肥减施20~30%,农药用量减少20%,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改善;通过优化树形模式,不但让果园面貌焕然一新,还降低了技术难度,节省了30~50%的用工成本,创造了早春赏花、夏秋品果的优美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果农收入有效增长。示范园实现每亩节本15%以上,增效50%以上,优良新品种成为果农的摇钱树,仅高效授粉一项技术的推广,即可为果农节省300~500元的亩投入成本。三产融合还延伸了产业链条、扩大了产品品类,带动了农家乐等旅游产业的发展。
薛华柏说,阳信模式目前效果初显,欣欣向荣,为新时代我们国家果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农科方案和阳信样板。按此模式运营的新品种梨园,果实品质好,商品率高,出园价比传统品种高出近1倍,包括种植端在内的合作各方均从中获得了更好的效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曹永生在会上说,要加快资源利用和品种创新,培育出好吃、好看、好种、好卖、好想的系列化“五好”品种,紧紧围绕梨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构建易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模式,强化全产业链科技支撑,助力打造梨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的“县域样板”。